- 金錢
- 58410
- 威望
- 20481
- 貢獻值
- 323
- 推廣值
- 0
- 在線時間
- 21 小時
- 最後登錄
- 2024-11-11
- 主題
- 4740
- 精華
- 0
- 閱讀權限
- 90
- 註冊時間
- 2012-6-3
- 帖子
- 4959
TA的每日心情 | 奮斗 昨天 23:01 |
---|
簽到天數: 3383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 推廣值
- 0
- 貢獻值
- 323
- 金錢
- 58410
- 威望
- 20481
- 主題
- 4740
|
樓主
發表於 2020-2-3 09:04:28
人类总是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有时候直到我们真的停下脚步,以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时,才会发现我们的所作所为非常奇葩。之后,我们自然很想知道为什么当初自己会做这些奇怪的事情。本着自我分析的精神,以下罗列了一些我们日常做的怪事,并解释了我们做这些事情的原因。
1.不换厕所的卷纸
如果以难易程度将事情排序,换厕纸这事儿一定可以滚到单子的最后一行了。然而,出于某种原因,虽然换厕纸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在用完厕纸之后很自然的换上新的。这是为什么呢?根据纽约大学两位心理学家的分析,我们对换厕纸马马虎虎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换厕纸一点都不刺激,也几乎无法给我们带来任何"内在奖励"。(除了培养出"肛门滞留人格")
类似的家务例如清理垃圾和洗碗都同样很无聊,让人没有动力去做。但是至少做这些家务可以给我们带来清除臭味和老鼠的满足感。适时更换厕纸也许会使事情看起来好一点点,但那又如何呢?纽约大学心理学家爱德华·戴瑟和理查德·瑞安表示,要有效地驱使人们去做某件事,那么这件事就必须满足三个心理需求:能力、自主性和关联性。家务应具有足够的挑战性才会使我们在完成它们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它应使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感受到某种控制力;它应赋予我们一种自己与所爱事物之间的联系正在增强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决定论"。更换厕纸这一行为远远无法满足这三个标准。"关联性"可能是唯一能够达到的标准,但前提是你生活在一个"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要干一家活"的家庭氛围下。因此,要想让配偶或室友一直适时地更换厕纸或做其他无聊的家务注定是会失败的。除非你可以使他们从心理上相信,做这种家务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及长期做这种家务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而绝不是"奴隶"的行为。但至少现在这很难做到。
2.想咬一口萌物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一个小宝宝在身边,就一定会有人以嗲嗲的命令式语气告诉他/她:"我要吃了你"或"我要把你的鼻子咬下来",或者把身体某个其它的部位吃掉。类似的对话也会出现在身边有小狗的情况下,可能你曾经还发现有人(或你自己)假装想要咬掉小狗的爪子。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我们会有想要大嚼萌物的渴望呢?
科学家提出了两个理论来解释此现象。第一个观点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大脑中感知愉悦的系统发生了混乱。在人们(尤其是女性)闻到新生婴儿身上的气息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这种物质,这与人们享用美食时也分泌多巴胺的情况类似。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大脑将"可爱"和让我们想到美食的香味联系起来,诱发了多巴胺的分泌。这种在感觉上的无意识重复令我们产生将萌物放入嘴中的欲望。另外一个解释是:这是"啃咬嬉戏"的一种形式,这种行为在许多哺乳动物中很常见,体现了我们兽性的一面。许多动物相互啃咬摔跤都是以一种友好玩耍的方式进行的。我们还不完全清楚动物这样做到底是为了磨练打架和运动的技能或者还只是为了好玩。但是这种行为通常只发生在相互信任的朋友之间。试想,将你的手放入某人的嘴里并让他/她一口咬下去,这得要取得多大的信任啊。所以,如果不是出于其他目的,"啃咬嬉戏"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当我们与可爱的事物亲近时就会无意识地想要咬一口的原因。
3.不合时宜的大笑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对自己曾经不合时宜的大笑感到愧疚,就例如在我们看见别人跌倒受伤抑或是在传达坏消息的时候。另外,虽然知道祖母的逝世并不是一件搞笑的事情,但我们可能仍旧会发现自己在葬礼上竭力忍住阵阵笑声.。在这些场合中大笑并不符合社会的标准,但是这种现象显然相当普遍,并且往往都有它的原因。
在庄严的场合下大笑,并不意味着我们铁石心肠或者目无尊长。事实上,这有可能是表明我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的迹象, 所以我们的身体用大笑作为途径来缓解不安和焦虑。同理,当有别人跌倒或以其他方式受伤时,我们咯咯大笑的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一种进化功能,该功能目的在于让我们知道虽然摔倒的这个人可能会尴尬或者轻微地受伤,但他并不会受到重创,因此我们,也没有必要感到惊恐。通常来说,大笑,极少是对合理有趣的事情作出的反应。精神学家索菲·斯科特解释说,大笑很多时候都是作为社会的联系的一种方法被人们使用,它让人们知道我们爱他们、我们赞许他们以及我们站在同一战线。这样的话,如果当邻居在向我们解释他如何碾压我们的狗的时候咯咯大笑,我们大可不必感到震惊。有可能他仅仅觉得十分不安,本能地试图在这尴尬的情境下与我们维系感情。
4.对精神病患者极度迷恋
很大一部分人对某种特别可怕的精神病患者极度迷恋。夜间娱乐总是充满着疯狂的气息、变态杀手。作为人类最粗鄙最贪婪的欲望,它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以下有三大主要理论来解释这个困惑。
第一个原因是,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所见所闻使我们暂时地摆脱恪守良心,奉公守法的角色,而间接地闯入那些只顾及自己感受的角色。精神病患者的所作所为与我们每天自然而然做的事情不尽相同,例如,是否关心别人的感受和公平地对待他人。假设我们成为了那种人(甚至无意识的想像),这可以使我们暂时从克己守法的义务中解放自我,并且不对社会造成任何伤害。相反,犯罪心理学家丁里德·洛埃声称精神患者是一种类型的捕食者,关于他们的传说总是与原始的捕猎者和被捕者联系起来。用人类肉食动物的故事自娱自乐容易使我们联想到那种没有经历过自然世界真正危险的原始兽性。最后,精神病学家兼哈佛教授罗恩·苏雷顿表示,我们对精神病患者的迷恋正如被恐怖片和坐过山车吸引一般。有时候,我们就是喜欢被恐吓的感觉,而精神病杀手的故事毫无疑问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这是因为恐吓使得包括多巴胺在内的神经递质快速传输,因而产生了一种愉悦感。在娱乐的环境下,因为不存在真正的危险,所以我们的恐惧感也不会持续太久。在多巴胺诱导的乐趣中的高潮部分,我们通常会离开剧院或者关掉电视,这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种幸福感或者正义感(依电影或者节目的结尾而定)。这种类型的满足感使得我们回头继续迷恋精神病患者。
5.装作万事通
生活中我们总有被别人提问"你知道某某吗"的情况,通常我们都会不假思索地给予肯定的回答。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时,就会发现其实有些问题我们并不懂。同样地,有些人明知道自己不了解某方面的知识,却装作很懂的样子。科学家表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装作万事通这样的行为都是有科学解释的。
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大卫·邓宁研究了这种心理怪癖并给出如下解释:大部分人不懂装懂是为了方便起见或者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他表示大多数人都不清楚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范围,这样就可能无意中编造一些知识。这是因为在别人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开始做推断、假设、思考以及如何解释之类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就可能会说自己对此有些许了解(即使实际上我们并不了解),这是因为我们希望对话继续下去,也有部分原因是我们自以为自己对这个话题是有所了解的。总的说来,与其说对某事是真的了解,倒不如说这只是一种自以为了解的错觉。还有一个更常见的原因是很多人都喜欢自己被当做万事通的感觉。这又是为什么呢?神经学家罗伯特·伯顿指出,社会需要知识型人才,如果有人在某方面有所研究,尤其这个人还是个万事通的话,那么他在社会上绝对是会被推崇备至的。其实回答别人的问题后得到赞扬的效果与吸毒、赌博一样,都会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使我们感到愉悦。所以装成无所不知的人是会令人上瘾的。因此,想要改掉装作万事通的习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